本報記者 唐福勇
北京市政協委員、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在今年北京市兩會上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議,進一步壯大北京數據要素市場,助力北京建設成為國際數字標桿城市。
陶匡淳表示,北京市在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方面具有資源豐富、市場規模大、發展基礎好、成長速度快等優勢。北京是中央部委、央企和民企總部的聚集地,匯聚了國內最豐富優質的政務、科研和商業數據資源,在數據資源類型、層級、規模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由于存在各部門數據標準不統一、權責關系不明晰、法律保障不健全等問題,導致共享的公共數據質量不高。
陶匡淳建議,一是分類有序推動數據開放。加快推動市屬公共數據開放。根據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需求,優先將與民生緊密相關、社會迫切需要、行業增值潛力顯著的公共數據納入開放清單。努力探索有效央地數據合作機制,形成數據聯通。積極對接中央部委、央企等掌握高質量數據資源的相關機構,在重點區域共同建設分領域分行業全國性數據中心,減少數據割據,進一步提升數據資源跨區域共享。
二是發揮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優勢,提高共享數據質量。通過智慧城市、數字政府以及智能制造、數字金融等重點行業率先推進數字化建設,在為實體經濟和傳統行業賦能的同時,沉淀并匯聚更多的高價值數據資源,提升數據資源庫價值。
三是完善數據要素交易規則,進一步促進數據交易流通。建議采用正面引導白名單、負面清單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認證評級相結合的方式,規范、簡化數據業務市場準入備案制度;健全交易流通的市場化機制,規范市場交易行為;建立數據資源質量評估和信用評級體系;加大數據要素市場對外開放力度,探索建立數據跨境流通管理體系,吸引全球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匯聚配置,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國際影響力,逐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數據管理樞紐。
四是建立全球數字技術創新策源地,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和創新試點。借助北京“兩區”建設的政策優勢,探索北京版的數字貿易規則,參與和引領國際規則制定,把握數字貿易規則主動權。建議可以考慮開設“數據特區”,在特殊地區中,針對特殊數據領域提供特殊優惠稅收和監管政策,以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化的進程。
(責任編輯:楊淼)